顶点小说 > 江山空予 > 五十七章 登基

五十七章 登基


  “我以前看书上说,读书人都讲究:一臣不事二主。而且,就我所知容洵对你很不错,所以你是为何转投向于我?要知道想拥我上位可比拥旁的什么人难多了。”
这太和殿是元兴年间修缮过的,高大宽敞。所以他们与那些大人分明在同一个偏殿中但却可以隔上四五个屏风,再隔上一道门,便言语不可相闻了。
未迟这边也是设了小几座位,未迟坐了主位,命人都下去了,她才抬眸对微子启说话。
微子启起身一拜,沉声正色温和道:
“时事如此,不敢逆大势而为。然,臣对您之忠心天地可鉴。您尽可以信我。”
“信你?我可以信你吗?”
未迟曲指敲了敲椅臂,微微笑起来了。微子启了然,于是他垂首仍微笑道:
“日久见人心,臣愿意付出真心等,您,您愿意看吗?”
“拭目以待。”
先是长久的沉默和一声接一声的指节敲击之响动,未迟若有所思地盯着微子启过了莫约半盏茶的功夫,才说了前面那一句话,而后她又忽然把所有声音一不卑不亢地顿,话头一转,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她笑着问:
“听闻,微卿家善梨园之艺?是有大家之风的?”
“不知是哪里来的谣传,微臣才学了多久,哪里敢称大家的,不过是略通一二罢了。”
“微卿家过谦了。只是不知我今日是否能有听一耳朵?”
未迟看他嘴上谦虚着,面上眼里却似乎极高兴的样子,便觉得他应是真心喜欢唱戏的,于是就接着问了下去。果然微子启不卑不亢地行了礼后,微笑着开口了,没有人知道,那是他自靖恭年后第一次那么发自内心的笑,但他的声音是那么的温和诚挚,他说:
“您若是要听,微臣自然是随时高兴唱的,只是怕您见笑了。”
微子启说完,笑着一退后了三五步,那笑容里有着咫尺汗漫的闲逸和几不可察的柔情,让人不由想到松吟塔上宁静而柔软的青空。
未迟一怔,一时失神。
这么些年,她被迫拘于宫中,在那个小小的砚清阁中,虽有暗探来来往往,但知道的事情总归有限。而她对微子启此人的印象,其实正留于那些密探情报——总而言之,恶多于善。
天下人皆以为其心胸狭窄,心机深沉且心狠手辣,是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辈,是彻头彻尾的奸佞小人。然而他如今对未迟这么一笑,倒让未迟不由有些诧异了,那些经年岁月流逝所掩埋的关于微子启少年时的样子一下子显露了出来。
这边未迟的恍神才了,那边微子启那青年人略带低沉的声音便响起来:音色幽微,清冽如带了寒霜的柏叶酒,可偏偏又那么温柔缱绻。
微子启那厢还穿着朱红色的朝服,但他毫不在意,落落大方地振袖开腔。他似乎唱得很投入,他每一次的翘袖折腰,转眸投足都让人忍不住想要赞叹,他哪怕只是清唱也要人想到白鸟飞过阴沉的天空,也要人想到城头陌上三月的阳光。而那唱词百转千折,非要让人柔肠百结。他把戏中所有的情绪都揉在眼中,看着未迟,唇角却带笑地唱道:
“……倦兮倦兮钗为证,天子昔年亲赠,别记风情,聊抱他,一时恩遇隆,还钗心事付临邛  ,  三千弱水东  ,云霞又红  ,月影儿  ,早已消融  去路重重……”
未迟听着,修长的手指在一边轻轻瞧着某些节拍,一时之间,“台上台下”一个唱,一个听,仿佛时光从此凝滞,岁月静好。
而隔着几道屏风的另一边门外,诸位大人们义愤填膺的高谈阔论声已被刀剑铿锵所掩。那个偏殿之中,杯盘倾倒,酒菜狼藉,有惊呼声怒吼声隐隐约屏风后的约地传来,但屏风这边的两人都恍若未闻。
“……去路重重,  来路失  ,回首一场空……”
微子启仍自顾在唱下去,字字如珠玉落。半晌,几重屏风后的喧嚣声仿佛停了,嘈杂散去,有淡淡的血腥气与茶酒之醇香混在一处漫将过来,戏至曲终。
微子启的动作停在一个背影,落寞得叫人想要叹息。倒是他自己先转身了,向未迟拱手一拜,笑容居然还有些腼腆的意思。未迟轻轻抚掌笑问:
“结束了?”
微子启再拜,道:“是。结束了。”
“好。那么接下去就让我请尚书大人赏一出好戏吧。”
“荣幸之至。”


未迟一笑起身,立即有内侍疾步进来分立两边,将未迟身后的华美的屏风一道道次第打开,屏风上绣的精致的花鸟鱼虫一一闪过,最后露出被浓腥的赤色泼溅过殿门,那些赤色蜿蜒而下。
偏殿高大的门扉终于被推开,原来群臣宴处一时全然展现在两人眼前:
椅翻桌倒,尸身相藉。有幸存活者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软瘫着缩在一处,其中有一个见未迟从容而来时,原来面上的一片苍白转为血红,他伸出还剧烈颤抖着的手指着未迟,惊怒斥道:
“妖妇!毒妇!你安敢……安敢如此……”
“这是内阁大学士,顾仲亓大人。”
微子启目光微闪,上前半步在未迟耳边轻声提示。其实确实这位顾大人是个人才,但是在这种时局,人才若不能收为己用,那么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未迟只是脚步微顿了一顿,从鼻子里挤出一个“嗯”便算是知道了。
未迟面无表情地走过去,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盛满了的白瓷杯,杯中则是血红的酒液,她停在顾仲亓面前没什么情绪的看着他。然后在他骂出下一句时,抬手,把带血的酒液从他的头顶淋下去。
“……”
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说完了吗?”
是来着未迟特有的冷清声音。
“……你,你这……”
顾老大人这次目呲欲裂,气的嘴唇都开始发抖了,但他的话尚没有骂出来,便又是居高临下的一杯血酒。
“……”
“你——”
这次未迟没有说话,而是拎起了酒壶直接对着顾老大人浇落下去。然后她垂眸盯住了顾老大人的眼睛冷冷开口:
“你要知道,这是我给你这辈子的最后一次机会。想清楚了再说话。”
“……”
未迟随手把酒壶放下来,然后目不斜视地路过了那些死的活的大人们,她踩着血迹走上几级台阶,一步步走的如临深渊,若行广道,她像是在看所有人,又像是谁也没看,最后在主位上落了座。
此次在太和殿中除大小官员外还有当朝勋贵外戚之类,一共一百四十七人。如今生者七十九人。
未迟扫视满殿那些活下来的大人们,一个个都面如金纸,方寸淆乱,委顿在地,更有两股战战不可立者及掩面侧身而呕者,忽然扯出一点冷笑来。
“诸位,入席吧。”
她说。
没有人误解她的意思,兵刃上还血迹未干的军士们由陆羽打头,扫开那些文官,勋贵大人们坐下了。随即便有成群手捧吃食杯盏的内侍鱼贯而入。不过短短不到半盏茶的时间,整个偏殿就恢复了平日里的干净,她们甚至还燃起了熏香,将空气中漂浮的那一点血腥气遮了个干净。
“现在,请诸位开宴吧。”
未迟这样说,于是屏风又围起来了,有琵琶弦声历历而动。诸将士将刀剑归鞘,举杯笑饮开宴,酒菜如流水般地上来,他们谈笑风生,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提皇位之事。
      大局已定。
在被史称为“血宴风波”的此宴后的次日,也就是:元兴七年一月十一日,昭武帝时期的静妃未迟登基为帝。并改年号为:永安。而未迟则成为了青史之中,数百年来第一位女性帝王。可称空前而绝后。
      但后来史书曾记:女帝未迟登基之时,初太和殿中一片寂然,鸦雀无声,时吏部尚书微子启第一个下跪山呼,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中诸臣遂附和跪拜之。可谓是解了一场生死之局。
而关于死于宫变的先帝容洵,在一番讨论后,终定谥号为:灵献。记入史册。


  https://www.lvsewx.com/books/25/25269/57029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