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明超时空公司,总裁朱元璋! > 169.第169章 朱元璋赵匡胤交谈!

169.第169章 朱元璋赵匡胤交谈!


朱元璋和赵匡胤之间的谈论,萧然没有去过问。

    算好时间,萧然就去了隆兴元年。

    德寿宫

    收到前线战报,赵昚脸上笑容不断,这下和金朝谈话都要硬气不少。

    不过他心中盘算着明朝的火器,倒是有些想法。

    张浚率领着部份将士回京,坐等着皇帝赏赐。

    正在批阅奏折的赵昚察觉到有人时,抬头便看到萧然,立刻起身,笑脸相迎。

    萧然接过茶水,给出回答,“也不算没有吧。这次北伐的将领,在和议前就被贬斥而去世,后来主战派也就没几个了。”

    赵昚连忙应下,“老祖宗放心,我一定北伐拿回大宋所有的失地!”

    这下赵昚不用问,都知道自己肯定是因为对三子的喜爱。

    “好了好了,继续说吧。”朱棣又递了杯茶过去,催促萧然说下去。

    “虞允文的提议被陈俊卿坚决反对,认为纯属徒劳,不仅没法改变南宋对金的屈辱地位,还会会引起金人的警惕,不利于南宋休养生息。赵昚采用虞允文的建议,陈俊卿不得已辞职。”

    “虞允文死后,朝堂上再也没有这样的重臣,赵昚也再没有北伐的雄心壮志。至此,赵昚为政以求稳为主。从淳熙元年到淳熙七年,他起用数人为相。又从淳熙八年起,赵昚不再继续频繁更换宰臣,长年任用王淮为相。王淮注重赈济,发展经济,有效的缓和社会矛盾,整顿财政收支,使南宋的国势颇有起色。”

    赵昚欣喜,能得到老祖宗的称赞脸上十分有光。

    “他!他怎么敢!朕就不该留着这个孽子!”差点气晕过去的赵昚,感觉自己以前一定是眼瞎了,竟然会觉得这个狗东西像自己。

    萧然为他解惑,“新皇帝赵惇本来就不是十分孝顺之人,更不如你对自己的养父孝顺,时常推脱不去朝拜。而这其中赵惇的皇后李凤娘也有些责任,她十分凶悍,常惹你生气。又因为在立新帝的儿子赵扩为太子的事情上,你认为不能太早,李凤娘便怂恿赵惇不去朝拜。”

    “王淮在宋高宗绍兴末年身为御史官,曾提出刑赏和官员升降的权利应集中归于皇帝。宋孝宗赵昚即位后,王淮先后在福建、两浙作财政和司法官。符离之战后,王淮被召见,提出择将、备器、简兵、足食,并且主张继续备战。随后,赵昚安排王淮在枢密院主管军务。”

    “萧先生,在这后来呢?”赵昚心中暗自记下,回去后提拔这几个大臣。

    “至于次子赵恺,你将他封王了。”

    “淳熙十六年,赵昚正式禅位于皇太子,从此退休静养。最终,赵昚因新帝不孝顺,郁郁不乐,忧愤成疾,重病在床时,想要最后见一面新帝,却被新帝拒绝,彻底失望病逝。”

    “说起来这是将主战、主和两派调和在一起的班子,四人经常观点不一,意见各异,没办法团结合作。在这其中叶颙素来主张恢复中兴,建议重用主战派大臣。而魏杞却始终是反战主和,他曾经对汤思退等人是言听计从。所以,每遇赵昚想要再起战事,他都极力予以劝阻。”

    几人目光落在赵昚身上。

    萧然简单说了之前联系不上的事。

    “他曾拦截过金军,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并且大败金军,这场战役十分著名。他在绍兴年间多次提出北伐,取得不少胜利,后来金国想要争夺陕西被宋军收复的州郡,朝堂上确有人想要放弃这些地方,虞允文坚决反对。”

    看见他们,朱棣主动招呼,“来,坐着说话。”

    “你想召虞允文回朝,却因朝中执政者对他忌惮,让他仍在地方主政。”

    “王淮此人为官四十年,职居相位,竭力荐举贤才,朝堂上一时人才济济。在枢密院,力主抗金,注重赈济遭水旱灾害的饥民,奏请宽刑减赋。他的言行稳健,善于调和矛盾。曾经朱熹与唐仲友不和,互相攻讦,也是他出言调和。”

    “到底是哪个混账后辈做的好事!”

    “确实,要不是后期王淮为相,赵昚后期朝政也不会如此平顺。”萧然道。

    “萧先生,这次可是多亏了你和朱先生啊。”

    “得罪了权贵。”萧然说出一个十分常见的缘由。

    “多谢萧先生。”一脸喜色的赵昚拿出百两黄金递给萧然,当作牵桥搭线的报酬。

    赵匡胤面色不虞,“为何贬官?”

    没多久,萧然三人就出现在宋太祖赵匡胤的病房里。

    “孽子!朕对他如此之好,他竟敢做到这个地步!”赵昚气得胸口起伏,恨不得现在就去给自己的三儿子一顿毒打。

    “庸医!”赵昚怒骂。

    “这位是?”病房里唯一还没见过赵昚的赵匡胤略微疑惑。

    一一落座后,赵匡胤忍不住沉声问道,“萧先生,听闻这次北伐失败将会签订隆兴和议,这条和议维持了四十年,难道赵昚没有再北伐?”

    “但数年间都由虞允文一人为相,和你共同商讨北伐大计。虞允文倒也是个人才。”

    “等到王淮执政,依照赵昚制定理财备战的执政方针执行。在他执政期间,被史官记载守边统兵之官,各当其才,区处军务,率皆合宜。”

    朱棣和霍去病震惊不已。

    赵匡胤捏碎了杯子,怒声道:“我的陵寝都被金人占了?!”

    朱棣忍着笑意,轻咳两声安慰,“别担心,还可以抢回来。”

    “隆兴元年六月,你召虞允文入京,他力反宰相史浩弃地之说,说明弃地的利害。你升授他为兵部尚书,开始对他重用。”

    萧然哪能不明白他的想法,“可以。”

    一来一回没花费多少时间,可惜朱棣没在萧然家里。

    霍去病擦擦手,笑呵呵的凑过来,“我闲的没事,一起去吧。”

    “成了吗?”赵昚紧张询问。

    闻言,赵昚神色担忧,“老祖宗身体不适?”

    不说还好,一说赵匡胤脸色挂不住,看向赵昚,咬牙切齿的开口,“你要是不把地盘抢回来,老子打断你的腿!”

    “你的第三个儿子赵惇,母为成穆皇后郭氏。”

    南宋的情况赵匡胤从萧然那里知道不少,能愿意去北伐的可没几个。

    “那正好我也去看望老祖宗。”赵昚说道。

    “没过两天,赵惇命留正等人停职待罪,听候处分。你知道这件事后,对赵惇彻底失望,直接死了。”

    这个问题南宋皇帝多多少少都存在,萧然没有继续多说,反而回到最开始的谈论。

    “算!”赵昚肯定的点头,转而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

    “萧先生,他为何对我如此不孝顺?”

    “随即进入乾道年间,朝中又失去好几个重臣。只好破例起用资历较浅的官员,但都因事很快去职。乾道二年,赵昚又起用叶颙、魏杞为相,并以蒋芾为参知政事,陈俊卿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持续许久的残缺不全的执政班子这才算是基本配齐。”

    “但这样所谓理财,也只是把地方财权尽可能的集中到朝廷,没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所谓备战,不过是对军兵作一些整顿,没有作北上抗战的打算。”

    “到了绍熙五年1194年,你的病势已相当严重,赵惇还是不肯探视,反而与李凤娘一起去游玩。你的病情恶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在离世前再看赵惇一眼,每天都要多次询问赵惇有没有来。可惜赵惇和李凤娘知道却无动于衷,哪怕丞相留正率群臣再三悬请赵惇满足你最后心愿,赵惇却不愿多听。留正等人紧拉着光宗劝说,赵惇还是不管不顾。”

    他说到这里,没好意思往下说。

    而萧然没停下,继续说着。

    朱棣和赵匡胤喝着热茶,还有心思亲自搞茶艺。

    当着外人的面,赵匡胤感觉自己的脸都要丢尽了。

    “乾道八年,赵昚批准虞允文辞去相职,封雍国公,将川陕方面交给虞允文指挥,江淮方面则由自己直接负责,约定东西两地同时起兵,会师河南。这次不到两年,虞允文就死在任上。”

    “在一年后,赵昚随便找了个理由免去叶颙、魏杞的相位。紧接着赵昚升蒋芾为右相,让他成为唯一的丞相。赵昚又想北伐,让蒋芾能抓紧筹划。结果以主战著称的蒋芾却以天时人事未至为由,主张维持和局。赵昚打算让他出任北伐统帅时,蒋芾又拒绝。赵昚即下令免去蒋芾之职。”

    赵匡胤神色缓和许多,“这王淮是个功臣。”

    “这件事,你应该很熟悉。”

    萧然无语,“怎么可能成,这件事根本没有实施。”

    萧然道,“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且欲用忠义人守新复州郡,官军退守蜀口。这是你的原话,虞允文反对无效,吴璘仓促撤退中,被金军偷袭损失惨重,此前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全部被金朝夺回。此后,虞允文多次上疏,陈述了陕西对于中兴大业和整个四川的重要性。”

    赵昚上前两步,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他无比敬畏的叩拜,“见过老祖宗!我是您的后辈赵昚。”

    “淳熙后期,赵昚已有退位之念,只是碍于太上皇尚健在。直到淳熙十四年,太上皇高宗病死,丧事还没办完,赵昚便以准备为太上皇守丧三年为由,表示欲传位太子赵惇。紧接着,赵昚正式命太子参政,设立议事堂作为太子与人讨论政务的场所。第二年,他又进一步放权,规定除了重要职务的任免仍由自己亲自掌管,其他官员的升降补调都交给太子决定,上报取旨即可。没多久过去,赵昚干脆让太子直接随朝听政,凡朝政国事,都和太子商量后才决定。”

    这下,赵匡胤眼神里都透着同情,如此糟心的儿子也是少见。

    赵昚脸皮发热,十分羞愧,“是我没办法平衡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官员。”

    萧然摇头,“不是没人可以用,只是主和派掌控了权势。叶颙建议重用的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等人就是主战派。”

    听到名字,赵匡胤想起朱棣闲聊时说起的事,“南宋还能有你这般雄心壮志的后辈很好。”

    知道后续结果的赵昚有些尴尬,“我在史浩等人的进言下,要求宋军放弃战果”

    感慨了一句,萧然又重新说回王淮。

    萧然继续说:“乾道四年,赵昚任命陈俊卿为左相,又再次起用虞允文,擢为右相。两人都是主战派。”

    “虞允文为相后,积极主张修改隆兴和议的条款,建议派人赴金,要求金朝归还北宋诸帝陵寝所在的河南地区,更改屈辱性的南北交往礼仪。”

    赵昚将王淮记下,可用的官员又增加一名。

    吃着水果的霍去病瞥了眼穿龙袍的赵昚,“朱棣去医院了,说是替他家老祖宗去看望宋太祖。”

    萧然解释,“你的长子在乾道元年,也就是1165年被立为太子,但乾道三年重病,太医用药失误,直接死了。”

    “难道我朝中已无人可用?!”赵昚神色凝重,他对北伐的心思从未歇过,可朝堂上怎么人人阻拦。

    得罪了什么权贵一目了然。

    “可惜他们都遭到了贬官。”

    “多谢老祖宗。”

    一脸震惊的赵昚百思不得其解,“新帝是谁?”

    哪有一朝天子丢了自家老祖宗的陵墓的。

    萧然不急不缓的开口,“这还没完,你死了要下葬,赵惇连丧事都不肯主持,还是你的皇后吴氏代行祭奠礼。随后,赵惇因为不孝等问题触怒朝野,就被逼着退位了。”

    萧然道:“这单子算完成了吧。”

    “萧先生,我能否和朱先生单独聊聊?”

    “怎么会是他?我的长子呢?”就算心中喜爱这个儿子,长幼有序的情况下,赵昚不太可能会将皇位传给三子。

    “你想要北伐,又因各种原因放弃主战派,朝堂上来来回回换了多少个官员。”

    简直逆天了。

    头次听闻那么不孝的皇帝,哪怕表面功夫做好也行啊。

    这么蠢,当什么皇帝。(本章完)


  https://www.lvsewx.com/books/45366/45366415/313129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