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枕春色 > 第60章 第060章 清算旧账

第60章 第060章 清算旧账


第060章旧账

        定远侯的这番话,  对入仕不久,或在军中资历不深之人而言,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

        尤其是这些话从定远侯口中说出,  便更蛊惑人心。

        这几年天子卧病,无法处理朝事,  朝中之事大多由魏相代劳,  西秦国中各处又灾害频繁,民间门积怨已久,  再加上大旱大灾之后伴随着出现疫病,民生凋敝,  西秦国中的确度过了极其艰难的几年。

        这些,  朝中和军中新晋的有志之士都看在眼里,  也确实都在心中憋了一口气。

        从年少入仕或从军,便怀揣热忱,想看乾坤逆转,  西秦兴盛的一天,  而定远侯的这番话便恰好说到心口症结上。世家凌驾于天子之上,架空天子,  这些年世家既得利益达到了顶峰,  随之而来的便是西秦国中的无数隐患。

        定远侯今日所言,  犹如一道惊雷,  在这些朝堂和军中之人心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响彻云霄。

        正因为当年天子登基时尚且年少,  又是女子,  所以才会被世家以联姻的方式,把控在手中,后宫操控前朝,  留下诸多祸端,影响至今尚有。

        定远侯方才的一番话后,再看如今储君之位的东宫,竟也同天子早前面临的境况如出一辙。更有甚者,东宫明日临政,今日就有朝中官员带头替世家开口,主动提及东宫大婚之事,并以子嗣为由,挟东宫先以大婚为准,还得到了朝中不少官员的附和。

        当时在殿中争论尚不觉得如何,眼下才忽然反应过来,这又是几大世家一惯的套路。

        想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架空东宫。

        日后一旦东宫临政,朝中将再次出现世家经由后宫把持朝政的情况。

        而这些世家在西秦的势力,将在多年之后再次推上顶峰。

        到这处,已经有不少人是赞同定远侯方才所说,储君之位,如今的东宫是能做,但东宫日后登基,又将再次让西秦陷入皇权与世家权力的争斗当中,而当初的天子还是公主,如今的东宫只是旁支宗亲中的一支,不可同日而语。天子尚且被世家操控多年,东宫身后的有淮阳郡王府早已覆灭,同早前的天子相比,东宫更无底气与之抗衡。

        让东宫临政,登基,无异于将朝堂再次拱手让与这些世家手中……

        而这些世家经过多年的经营,只会变本加厉。

        譬如,在今日天子生辰宴上,就有官吏敦促东宫大婚之事。

        而这些,又都在每个人的潜移默化当中。

        极为可怕。

        所以当定远侯言罢,不少人愣住,不少人陷入思绪,还有心腹当即起身附和,“定远侯所言极是,自景王之乱后,西秦国中日渐式微,周遭邻国无不虎视眈眈,我等军中之人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也无惧生死,但朝中却早已被世家把持,内里早就腐朽不堪。”

        “陛下,当清君侧,去奸佞,新立储君!”

        “请陛下为江山社稷着想,另立新储!”

        “请陛下另立新储!”

        一时间门,在定远侯心腹的带动下,朝中的附议声一轮高过一轮。大殿内外,持刀对峙的禁军双方,氛围也在微妙的变化中。从早前分明是定远侯逼宫的场景,变成了朝中官员请命。

        就连贺之同,宋佑嘉都跟着倒吸一口凉气……

        而涟卿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虽然天子早前就同她说起过,遇到任何事情今日都不要做声,饶是如此,在眼下的场景里,涟卿尽量不露怯色。

        ——  记住,生辰宴当日,就跟着朕,什么都不要说,好好看着朝中每个人的反应,看人识人,什么样的场合你都要见过,日后才压得住。

        她的储君之位,朝中历来都有非议声,但从未像今日这样。

        也因为自岑远的入京,和她在国子监论道上的表现,学生,国子监官员和朝中其他官员对她的改观,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这些,好像都在今日,这一刻,在定远侯一句世家挑选出来的东宫下打回原形。

        这些,都是她要经历的。

        她躲不过去。

        因为她这个东宫,在朝中和军中并无威信,涟卿隐在衣袖中的指尖攥紧。

        在压倒性的附议声中,大殿角落处却有人起身,“既然世家当道,国运式微,做臣子的,不更应辅佐天子与东宫,匡扶社稷吗?为何却成了讨伐东宫,另立新储?这是臣子本分吗?”

        在压倒性的声讨声中,这句话就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方才附议之人的脸上。

        也继续道,“就似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忽然顽疾,做子女的,当想的不是如何替双亲医治,而是见父母体质弱,易染疾,便想的先是弃父母而换之,这是子女本分吗?”

        此话一出,殿中鸦雀无声。

        就连定远侯身侧之人也不好开口,纷纷转眸看向他。

        此人也不惧身侧持刀的禁军,大步行至殿中。看模样,是应当是国子监学生,还身着国子监学生的礼服。

        这次天子生辰宴正逢国子监论道之后三日,所以礼部邀请了国子监论道中的佼佼者入宫参与宫宴。

        涟卿认出是郭白彻。

        郭白彻朝殿上拱手,“陛下,草民乃国子监学生,郭白彻,此次受邀入宫,参加天子生辰宴,方才听定远侯一袭话,学生有话想说。”

        国子监的学生都知晓以天子为礼,方才以人众之势胁迫天子之人,脸色均有些难堪。

        “你是国子监学生?”天子问起。

        郭白彻在殿中再次躬身,“是,学生不懂朝堂之事,但不懂朝堂之事,却有不懂的看法,若有冒犯天子与诸位大人,还望见谅。”

        得了天子首肯,郭白彻才转向定远侯,仍旧是躬身行学子礼,礼数全,而清风霁月,“世家与皇权之争,古来有之,史书屡见不鲜。无论东宫为婴童,稚子,少年,或是成年,都有被世家所胁迫者,甚至于后世公认的明君,也不乏有当初为世家所操控之经历。这取决于外部的环境,临近诸国的施压,国中经历的纷争,还有当时时局的复杂性和偶然性,而并非当时的东宫、天子是婴童,稚子,少年,成年,亦或是男子女子。女子面临的困局,未必换成男子就能解决,今日东宫面临的危机,也并非另立新储就不会面临。今日若避而不谈其他,却将东宫说成这一切的事端,日后真计入史册,恐怕才会为后世所诟病。”

        郭白彻说完,不少人心中大彻。

        也有人当即起身,“黄口小儿,今日殿中所言之事,岂容你信口雌黄。”

        郭白彻仍朝那人拱手,循礼道,“学生并未涉足朝中,亦不懂朝中之事,只是国子监求学时,夫人与诸位大人的教导铭记于心。也知储君之位乃天子钦定,无论东宫乃天子之后,或宗亲之后,都是君,忠君乃臣子本分。若今日因为世家曾凌驾于皇权之上,就要另立新储,若他日新储为皇子,也被世家凌驾于皇权之上,那诸位大人又当如何?皇权被世家把持,不追究世家,反倒追究天子,储君,这等用心,当真是为了西秦国运,还是一己私利?”

        郭白彻言罢,殿中纷纷哗然。

        殿中老臣也缓缓起身,“狼子野心,也就蒙骗这朝中涉世未深之人,连国子监的学生都能看得明白,这大殿之中反倒还有只听冠冕堂皇言辞,看不明白谁想取而代之的意图?口口声声要清君侧,敢问十余年前,当清君侧的时候,你在何处?如今要另立的新储,是哪家子弟?”

        此话一处,朝中再次噤声。

        而老臣的话,也让朝中稍有资历的回顾起早前,当初景王之乱结束,皇室式微,天子以公主之尊登基,年少则居高位,龙椅之上听不懂的时候是大多数,再加上宫变之后处处提心吊胆,身边的人就似救命稻草,天子就算换成旁的皇子,也会如此。

        而当时世家把持后宫,权势也随着天子的登基一步步攀上顶峰,那时的天子是有几分傀儡的意味。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初景王逼宫,也同今日一样,剑拔弩张,不少忠臣良将都血染宫中,死了不少朝中肱骨,这原本对朝中,对军中,对西秦都是损失。

        原以为天子登基,景王之乱的影响很快就能过去,却没想到世家将天子紧紧握在手中,一步步控制,谋求私利。当时清查景王党羽,就被世家利用排除异己,朝中上下不少人受了牵连,惹得朝中怨声载道。

        当时斥责世家专权误国的老臣不少,但大多遭受排挤,罢官,归养天年,甚至有以死明鉴,撞死在大殿中。当时天子吓倒,而后的几日都不愿上朝,因为上一次朝堂见血,还是景王之乱的时候。

        那时朝中几日都不见天子身影,那时的天子也不过眼下东宫的年纪,是真正这么一步步从早前的天之娇女走到今日,成为真正的天子。

        在所有的朝臣里,真正做到了能在世家的周旋中,又能辅佐天子,还将朝堂之事洗漱记在心上的,只有魏相一人。如果没有魏相斡旋,天子到不了今日,魏相也确实辅佐天子,一点点从世家手中拿回权力。

        这些,换作任何一人都一样。

        不会因为天子是皇子,这些世家就对他包容。

        天子是女子,但也是从荆棘中一步步走过来的,而在天子渐渐掌控权力之后,天子与世家之间门的关系便开始割裂,也日益生疏。

        等天子在前朝站稳脚跟,后宫便不再重要。

        上君也是哪个时候入宫的。

        到后来,后宫中只剩上君一人,世家的势力在天子这处其实已经示弱,眼下定远侯却拿此处说事,但只要在朝中时日长些的朝臣都是知晓。

        景王之乱结束,但景王余孽在各处作祟,自立为王,惹得当地民不聊生,平乱需要时间门;百废待兴,休养生息,这些,也都需要时间门,并非朝夕之间门能扭转。

        凡事皆要循序渐进,这些,定远侯久在朝中不可能不清楚。

        今日,无非是借个由头,谋取私利罢了。

        “天子尚在,大殿中已经拔刀,这原本就是逼宫,何必寻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朝中亦有官员对峙。

        定远侯笑了笑,径直上前,众目睽睽之下,手起刀落。

        顿时,官员血溅当场,殿中惊呼声响起,也让不少人不寒而栗。

        信良君起身,沉声道,“定远侯,越界了。”

        定远侯看向他,信良君一手按在腰间门的佩刀上,目光里噙着寒意看向他。

        四目相视里,都在试探着对方的底线,也在猜测对方下一步会做什么,可能的意图,也在权衡,思量,甚至无声博弈中。

        最后,还是信良君先开口,“定远侯的意思,陛下与朝中都知晓了,定远侯若不想西秦国运式微,就到此处吧。”

        殿中纷纷屏住呼吸,也等着,不知定远侯会如何开口。

        最终,定远侯低眉笑了笑,未置可否,遗憾看他,“信良君……”

        信良君皱紧眉头。

        而殿上,天子也悠悠开口,“定远侯要清君侧,另立新储,那定远侯觉得,谁来做这个储君?”

        尽管方才朝中也有人问过,但从天子口中问出,便是话中有话。

        两人都心知肚明。

        “宗亲之中,再挑选合适的人。”定远侯应声。

        天子笑道,“可朕觉得,东宫就是最合适的人。”

        “东宫是女子,容易受世家把持。”

        “那就解决世家的事。”天子笑着看他,“定远侯不是要清君侧吗?”

        定远侯拢眉看她,天子却又笑了笑,平静唤了声,“方卿。”

        大理寺卿方有恒,应声入了殿中,“陛下。”

        “说吧。”天子吩咐一声,方有恒应声照做,“殿下,侯爷,原户部尚书邱宗实近日已在大理寺牢狱中招供了,这是供词。”

        方有恒言罢,拍了拍手,有大理寺官员上前,将手中的卷宗呈上。

        方有恒看向大监处,大监跨步下了阶梯,从大理寺官员手中取了一卷卷宗呈给天子,而另一卷卷宗,大理寺官员交到了定远侯手中。

        从方才起,永昌侯脸色就很难看,眼下更是难看到了极致。

        方有恒继续,“自景王之乱过后,邱宗实由永昌侯府安排入户部,一路从户部员外郎,做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这十余年间门,邱宗实都在利用户部替永昌侯府做事,永昌侯府也在这十余年间门一直把持户部,中饱私囊。无论库银,粮仓,各地赋税,还有赈灾物资,源源不断流入永昌侯侯府,数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邱宗实已经交待了所有事宜,并呈递了十余年间门所有输送钱财物资明细,都在卷宗当中。除此之外,通过户部,永昌侯渗透到朝中各处与地方官吏当当中,卷宗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明细。而最重要的,在西兆四年至五年,羌亚与西秦交战的两年间门,永昌侯府一直与羌亚军中有往来,而且凭借在军中的内鬼,将此仗延长,而消耗的大量物资,军粮都以不同方式倾吞,最让人发指的,是有批军粮和物资根本就未运送至军中,而是直接去了羌亚大营,但为了抹平这笔账,竟然与羌亚人勾结,让数万将士冤死于埋伏之中!”

        方有恒言罢,殿中愕然。

        “方有恒,你血口喷人!”永昌侯当场恼了,拍桌起身,但当即有禁军上前,持刀拦下。

        “证据都写于卷宗当中,邱宗实都已经招人,且搜到了物资,证据,人证,全都核查过。已经有一百八十四人招供。”

        永昌侯僵住,殿中纷纷哗然,永昌侯再忍不住怒意,“怎么,陛下这是要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你想过能承受这种后果吗?当初景王之乱,皇室就剩了天子一人,不是永昌侯府连同各个世家力保天子,天子能做在今日的位置上吗?天子当日什么狼狈模样,要本侯在这里提吗?”

        旁人只当永昌侯恼羞成怒,洛远安却愣住……

        “涟韵,你当真以为同几大世家撕破脸,你能坐得稳这个皇位,你的皇位都是我们……”永昌侯还想挣扎,被禁军上前按倒在地。

        因为不敬天子,口中也被塞了布条,但怒意通过目间门看向天子,若不是被禁军压制,还会继续辱骂。

        而随着永昌侯所行之事暴露,其余世家已经猜到天子今日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是要彻底借今日解决世家的事。

        无论今日有没有定远侯,也无论今日有没有早前御史台的风波,天子其实一直耐性等的是这一刻。

        一百八十四人招供!

        天子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动世家了!

        只是他们傲慢而不自知,还以为天子病重,掀不起波浪,所以注意力都在初为储君的涟卿身上,反而忽略了在皇位十余年的天子!

        宜安郡王心中咯噔一声,忐忑中生出一丝寒意,今日,要完……

        今日,天子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让他们平安走出过大殿之中,而除了大殿之中,今日在家中也必定是腥风血雨。

        天子是要替东宫临政扫清所有障碍,也要趁这些世家入京之际,一劳永逸,清算所有!

        可笑,他们还在想着如何瓜分东宫身侧的位置,如何安插东宫身边的人,却不知天子早就准备鱼死网破!

        宜安郡王看向天子,天子也看向他。

        宜安郡王想起十余年前,那时的天子,同今日的东宫一样年少,世家说什么便是什么,他也记得永昌侯当时的调侃……

        但时间门一转,再到当下,方有恒的声音还在继续,“……所以宜安郡王府并未自己出面,而是在各处扶持了诸如朱兴文,王宏宇,风石长这些新贵,让他们替宜安郡王府做事,尤其是上不得台面,有碍与名声的事,私盐,哄抬米家,更把持了运河的运输,谋取暴利,并负责工部在各处工事的兴建,在南边,私藏金库与铁矿并与巴尔有金库与铁矿交易……”

        宜安郡王闭目,这其中任何一条都是把柄,即便不是死罪,也都是流放。

        在听到永昌侯府的所有罪证例举时,他就知道大势已去。

        当初几大世家还没有如此利益熏心的时候,尚且还有度。但后来永昌侯府竟然战争的时候,侵吞军需物资给羌亚,巨额敛财,所以此事没同其余几家说起,但其余家中何尝不是一步步挑战天子底线,也始终觉得天子不会越雷池。

        大势已去……

        宜安郡王垂眸,耳边方有恒说什么已经都不重要,脑海中都是这些年的铤而走险,越加不将天子放在眼中,也认为能继续如此至东宫跟前,却没想到,在东宫临政前一日,天子清算。

        可笑,方才在殿中,众人还在因为东宫大婚之事各自怂恿,煽风点火,但其实在天子眼中,无非都已是跳梁小丑,权且看着。

        ……

        等大理寺依次清算过陶家,秦家,文家,早前这些一手把持朝中的世家已经全部落下帷幕。

        天子宴几上的卷宗已经堆了一摞。

        而殿中也悄无声息,近乎人人都在想,开始天子一声未提今日之事,甚至都未怎么开口,但一开口却没有一句是白给的。

        “定远侯,还清君侧吗?”天子凝眸看向定远侯。

        言外之意,朕还看着。

        定远侯也未想到天子会如此雷厉风行,若不是早有准备,定然不能将这些世家全都逼入绝路。

        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天子都做到了。

        而他,也在出师有名和世家助力中,选择了出师有名。

        “杀了。”定远侯淡声。

        顿时,大殿中再次血光一片,混合着尖叫声和刀剑刺入骨肉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定远侯踱步上前,天子也再次看向他,“定远侯,还要另立新储吗?”

        定远侯嘴角微微勾了勾,“陛下久病,应该退位养病了。”

        原本一直皱着眉头的信良君愣住,诧异看向他。

        定远侯继续上前,也继续笑道,“老臣推举信良君为东宫储君。”


  https://www.lvsewx.com/books/66622/66622401/244405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