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开局被赐婚?老婆竟是貂蝉 > 第97章 兴修水利,大司马巡视农事

第97章 兴修水利,大司马巡视农事


  “丽华,待益州战事结束,我去弘农接你回长安。”
次日,袁恪送杨丽华归弘农。
东海徐家的徐妙云却没有离开,她留在袁恪的身边,一切是杨丽华的阴谋,她明白袁恪是个男人,她不在的时候,有徐妙云在,也能由她来排解寂寞。
只不过,袁恪却没有时间来宠幸他。
接下来的时间内,袁恪坐镇汉中,开始恢复汉中各县的农耕事宜,他将长安,洛阳,并州等地的农耕政策也引入汉中,大力地推广农耕。
又将新物种引入汉中。
汉中郡,地处汉中平原,地势平缓,气候湿润,加之有汉水流淌其中,使得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耕种。
又是一处极为珍贵的沃土。
秦末汉初时,高祖刘邦便是以汉中根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而将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夺得天下。
袁恪也采用了历史上曹操所用过的屯田制度,大力推广农耕,种植粮食出来。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军阀混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
在历史上,黄巾大乱后,各地生产凋敝,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一片满目疮痍的荒凉景象,大汉各地粮食极度匮乏,其饿死的人不知凡几。
也因为这个,各地的诸侯都极为重视恢复农耕。
曹操为了恢复经济,获取粮食,便发明了屯田制。
其实不只是曹操。
不少地方割据势力都在自己的地盘内大面积屯田。
冀州袁绍亦如是。
徐州陶谦也设立了典农校尉,负责辖区内的农耕事务。
幽州军阀公孙瓒亦同样在【易京】筑城,大力地囤积粮食。
.......
又是半月。
汉中,南郑城外。
袁恪在杨辉、杨松、程咬金等人的陪同下,巡视当地的农田耕地情况。
一处农田处,此时的老百姓们正在忙碌。
“杨辉,汉中境内的农耕情况具体如何了?”
袁恪问。
“主上,在您的领导下,臣大力地推广农耕,截至目前,郡内九县,南郑县、成固县、西城县、褒中县、沔阳县、安阳县、钖县、上庸县、房陵县,都顺利完成复耕了。”
杨辉汇报。
“农耕之事,关乎官民生死,不可不穿,杨辉,你为汉中太守,日后,当明白此为汝的头等大事。”
“屯田,种粮,囤粮!”
“明白否?”
袁恪问。
“主上,臣明白了。”
之后,一行人来到了楼庄。
哒!
哒!
哒!
一入村后,袁恪一行人方才发现这个村子的老百姓们刚好在吃饭。
也是,刚刚他们忙完农活。
在午时,刚好能休息。
袁恪挨家挨户地询问了各家的情形,询问他们有没有收到种粮补贴,同时,也询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
之后,他许诺解决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农田灌溉。
巴蜀有个都江堰,但汉中却少有这样的水利灌溉工程。
“杨辉,汉中郡的农官是何人?”
袁恪问。
“回主上的话,农官为宇文朔。”
“也是个士族!”
杨辉说道。
“你派人将他带来,本侯在汉水河畔的马王庙村见他。”
袁恪说道。
“是!”
一行人便大步来到了马王庙村。
也没过多久,宇文朔便风尘仆仆地来了。
“臣宇文朔拜见大司马!”
此人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年方四旬,应该是个文化人。
“好了,起来吧。”
袁恪说道。
“谢大司马!”
宇文朔说道。
“不知大司马招下官前来,有何吩咐?”
他问。
“刚刚巡视农耕之事,本侯发现本地的老百姓议及农田灌溉之事,特唤汝来,询问此事。”
“你先来讲讲。”
“为何汉水便在眼前,不将其水引入百姓家的农田内,用来灌溉良田乎?”
“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袁恪问。
“回主上的话,您有所不知,其实汉中郡如今有一百多处引水堰,尤其是汉中三堰最为出名。”
“汉中三堰乃:山河堰,五门堰,杨镇堰。”
“只是如今,这些引水堰因为年久失修,所以,不少地方都毁废了。”
“但是山河堰还是能灌溉的。”
宇文朔立马拱手汇报。
“哦?年久失修?为何不修缮?汉中沃土千里,乃是不亚于巴蜀的产粮之地,农田灌溉,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收成?”
“宇文朔,可是你们农官衙门将修缮的钱银都给贪墨了?”
袁恪质问。
“大司马,臣冤枉啊。”
“臣也想贪墨,但自臣担任这个农官以来,从未见过什么修缮的钱银款项,而且据臣所知,不只孝灵皇帝,自宣帝之后,朝廷便没有再给汉中农官衙门拨付过修缮引水堰的钱银了。”
“也因此让这些引水堰失去了作用。”
宇文朔立马如实禀报起来。
“什么?”
“怎会如此?”
袁恪问。
“大司马,一来,朝廷不重视,二为,修缮引水堰的钱银数目很大。”
宇文朔解释。
“你先来说说,若是修缮这些河渠的话,需要多少钱银?”
袁恪问。
“大司马,臣算过,汉中郡共有引水堰122处,大大小小的水渠约为一千处,要将这些初步修缮好的话,大约需要三百万两白银。”
“如果要全都修缮好的话,大约需要八百万两。”
“历时五载!”
宇文朔轻声说道。
“蛾,三百万两白银?这个数字的确不是小数目。”
袁恪理解历任大汉皇帝为何不修缮汉中的水利工程了。
东汉朝廷中后期,财政紧政,皇帝奢靡浪费,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银款来修缮这些水利工程。
“大司马所言正是。”
“这些钱银的确数量很大。”
“不过,臣计算过的,能分批治理,前期只要有一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地方徭役的话,也能在两月内暂时恢复农田灌溉。但不能起到防洪作用。”
“臣斗胆请大司马为天下计,为汉中百姓计,拨款修缮这些水利工程。只要将修缮好的话,至少能提高三层的粮食收成。”
“这些粮食收成,换成钱银的话,那远远不只一百万两白银。”
宇文朔说着向袁恪行礼。
“杨辉,周腾,李肃,你们都是汉中郡的高层,你们来说说你们的意思吧?”
“这些水利设施有必要修缮吗?”
袁恪将这个皮球抛向了杨辉等人。
“大司马,修缮这些水利,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郡府没有钱银,也是事实。”
“有钱的话,我们也愿意修缮。”
周腾这个郡丞抬手说道。
“是啊,大司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肃也是哭穷。
“杨辉,你作为太守,你是什么意思?”
袁恪问。
“主上,臣亦赞同兴修水利,修缮引水堰,以此灌溉农田,提高粮食产量。”
杨辉抬手说道。
“至于钱银来源,臣以官府的名义,向汉中郡内的各大富商进行借取,将来有了钱银再还给他们。”
“好!”
“这个办法极好。”
“杨辉,此事便由你来亲自督促负责,也能将修缮水渠的工程酌情分包给这些商人。”
“你告诉这些商人,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宇文朔负责统筹修缮,将来工程有了任何质量问题,本侯抄你的家,灭你的九族。”
“明白吗?”
袁恪发号施令。
“臣领命!”
宇文朔说道。


  https://www.lvsewx.com/books/97287/97287488/455052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