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第8章 1990之前

第8章 1990之前


07吴会萍

        程青松回程家村后,发现情势已经转好,程家回血的速度比深圳速度还惊人。

        债清掉大半不说,家里焕然一新。

        青红砖瓦被石灰水泥粉刷得锃锃新,屋内打了新桌新橱,添了八把钢折椅,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还装了个莲花大吊灯。要不是门口墙上还悬着那面雕花铜镜,他连门都不敢进。

        镜子是青豆害瘟,求来镇邪的。

        当年青松还童言无忌,说这镜子难怪能镇住邪,自己就长得挺邪气。为此还被吴会萍拍了嘴巴子。

        身形邪气的雕花铜镜悬在门外多年,日晒雨淋还新如当初,一点没氧化变绿的迹象,可见吴会萍擦拭的用心。

        吴会萍白天在镇上纺织厂做工,傍晚到家听见电视声,正要骂青栀,抬眼一瞧,这不是自家的二流子嘛。

        程青松往空中呸了口瓜子壳,阴阳怪气地冷哼:“是挺‘安好’,确实‘勿念’。”

        下午,青栀鬼头鬼脑围着半圈后立马认了哥,一点没把他当外人,话噼里啪啦倒了一遍。

        只是,青栀话再多也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讲也讲不清楚。

        在程青松的一再逼问下,吴会萍松了口。

        -

        程家村所在的南弁镇周边曾有30余座庙宇,多为佛教道教。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村民们以“移风易俗”的名义毁掉大半,剩下的则用于兴建学校和工厂。

        现在南弁镇只有两座庙,一是南弁山上的观音庙,二是程家村北边的财神庙。

        没有文殊菩萨,如此,村民读书的恳求就难以托付。

        程青柏上山伊始只是做扫地僧,求碗斋饭,但“坏事”传千里——程家村第一个大学生上山做和尚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每逢中考高考都有父母为子女上山求经书。

        抄经书不能收钱,求得经书的父母却会“捐功德”,供奉很多香火钱。

        程青柏人没下过山,但每年都会托人送点钱到家中。

        头两年只有几十、一百,吴会萍知道青松对青柏不满,所以一直没在信里提。

        去年有个学生金榜题名,在宁城日报上写了篇文章,提到去南弁山上求到过《普门品心经》一事,带动了庙里香火,旺得不行。

        这一年,老乡从山上捎下来的牛皮信封里塞了厚厚的五千。

        程家村这两年一家接一家地盖新房,吴会萍也着急。

        她考虑到青松二十出头,也要娶亲了,家里不弄不像样,所以没把钱全还掉,重新修了房子。

        债么可以慢慢还,但是娶媳妇不能拖。

        村里多是用旧房拆除的瓦片做新房建材,旧房拆料越多,新屋造价也越便宜。

        好在程有才走前,他们才弄过一次房子——只是那次,他们房屋点脊增高了02米,这让前后人家都有些不爽气。

        在村里,点脊高度就是“面子”,高出别人就是驳面子。尤其如果房子盖得太新式,会让别人家的旧房子相形见绌。他们仗着有大学生,腰板儿硬得很,造了大三间还修了个新灶房。

        可能有这层原因在,后来超生一事上乡亲们一涌而上,有些起哄撒气的成分。

        这两年,镇上开了几家厂,经济迅速发展,程家村好多人家已经修到了48、50米,高得精神抖擞的。

        而吴会萍自认家里已经没有大学生了,这些年家里也没什么特别抬得起头的事,所以点脊没增高,还维持在46米。

        如此,亲邻都来帮她孤儿寡母的忙,修房的事儿还搞得挺顺利的。

        “上次青柏上大学,我们建房,还为点脊的事儿在生产队打架。”吴会萍笑自己气盛,“现在随他们,高一截矮一截又不挡着太阳。”

        洒脱是装的。房子造好之后,程青栀少说听她念了200遍:不够开阔、不够亮堂、到底修矮了

        程青松躺在新雕花大床上,很久没有说话。

        大哥考上大学后,父母迫不及待造房,生怕上门说亲的人为此低看他们、低看大哥。他们为点脊高度还打过架,结果轮到他,呵主动矮出人家半截

        程青松燃了根烟,疲倦地深嘬一口。

        背在心里多年的债务,揽在肩上多年的责任,临到此刻,还比过个一个逃兵程青柏。

        吴会萍看他抽烟不舒服:“什么时候学会的?”

        程青松翻了个白眼:“你见哪个做活的不抽烟?”他告诉过吴会萍,他在厂里打工。

        过了好会儿,青松问:“那三叔那边的钱急要吗?”

        “急,也不急,青樟明年办酒,我说年底给。”吴会萍怕他压力大,“你不用管,我厂里年底能结到六百,凑一凑,一千块能还得上。”

        “那行,我的钱就自己留着。”他不无苦涩地开口。

        “你留着!”吴会萍转身,青栀已经割了青菜回来了。

        她骂青栀,“怎么割这么老的菜。”

        青栀奇怪:“是你说老的菜先吃的。”

        这种菜平时娘两自己吃吃,青松难得回来,还给他吃老菜。“脑子不灵活。”吴会萍手利索抄起篓子,摸黑往田间走。

        青松跟她出去,又从烟盒里敲了根烟出来,“青栀学习怎么样?要不要转去城里?”

        吴会萍忙摆手:“小学毕业都谢天谢地,跟你当初一个样,每天上学就像杀猪。”她重重叹了口气,显然被青栀折腾得不像话,“她跟青豆不一样,青豆好带,她就是个惹祸秧子。”

        火星子一暗一明,再次入肺半截。青松呼出口白烟:“你都多久没见到豆了,你怎么知道她好带?”

        “我生的我还不知道?三岁不用三岁,三个月,光听哭声我就知道这俩丫头就是你和青柏的翻版。”吴会萍心里有数。

        “哦?青豆以后也要上山做尼姑?”程青松啧了下嘴,“那我肯定不让。”

        蹭蹭两记利落的砍菜声后,吴会萍起身往亮灯的家里走,没再接话。

        青柏上山的事,她讳莫如深。周围乡邻当面也从来不敢提。

        这么多年,程青柏送钱下来,她没告诉过青松,可见她把大儿子紧紧锁成心头的秘密。

        青松在母亲的沉默里失去了讨论此事的兴趣。

        进屋后,他问青栀:“那莲花灯呢?怎么不开?”

        青栀一张嘴撅得老高,迫不及待告状:“买了之后,一次也没开过!娘不让开!说费电。”

        瞧那尾音扬的,确实有事儿精模样了。

        来不及买肉蒸肠,吴会萍赶紧搞了一道小青菜、一碗蛋花榨菜汤。

        青松很久没吃到家常菜,狼吞虎咽,最后连油花都舔干净了。

        吴会萍搁下筷子,看他饿了几百年疯吃的样子,喉间咸腥滚动,又是好久没说话。

        青松问,“什么时候跟厂里拿休息,去看看青豆吧。她念叨你不过有点怵回村。”

        吴会萍语气邦//邦//硬:“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什么好看的。”

        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和别的村里人不一样。她不嚼舌根,不说长短,闷头干活,遇事不哭,对外话极少,对内嘲骂居多,胼手胝足粗声粗气地养儿育女。

        她把感情埋进黄土地里,却架不住身体里的母性抽出绿芽。

        次日青松七点多起来,门口放着个装的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桌上两个透明的塑料袋里爆出新鲜的青菜叶。

        再看吴会萍,已是一副整装待发准备进城的模样。

        -

        他们坐驴车往南弁镇,到镇上站台等车,等了一班又一班。到中午十二点才等到白底红字、写着“南弁-宁城”字样的车开来。

        吴会萍一口水没喝,晕车晕得吐了五六回。

        四小时后,到达宁城。吴会萍不舍招待所的钱,嘴里还嫌弃青栀:“都是你要跟来,要是没有你,我和你哥倒是可以在汽车站凑合一晚。”

        说是这么说,晚饭她唯一允许青松在外花的钱,就是给青栀买了两个茶叶蛋。

        她从没坐过这么久的车,连卖票窗口也找不到,青松一路领着她,让她记路,说下次可以来小南城找他们。

        吴会萍啐他:“以后再也不来,老老远,鬼才来。”

        他们三人从宁城汽车站买了夜班车的票,出发往南城,一路黑得鬼鼻子打拐,像一闭眼就能到达地狱。

        吴会萍把青栀按在膝盖上,让她半躺下来,自己则忍了一晚恶心。

        到了南城已是上午,青栀一觉醒来精力充沛,问青松可不可以在南城玩一天。

        青松还没说话,吴会萍一掌已经拍在了青栀的肩上:“快点走!你姐等着呢!”

        -

        青豆是从李阿姨的手提电喇叭里,听到妈妈要来的消息。

        李阿姨是管东门桥传呼公用电话的人。

        去年副食店旁边装了两台电话,远的李阿姨用手提电喇叭喊人来接,近的她就去敲门叫人,或者大嗓门喊喊。

        在跑腿呼叫中,李阿姨的腿脚和中气那是相当牛,尤其她两眼凸得厉害,讲话急吼吼的,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李逵——“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青豆见李阿姨是怕的。不是因为她长得吓人,而是这人有点看人下菜碟。

        青松是做买卖的,家这片装了公用电话后,他这个“社会编外”人士比人家书记教授电话还多,太不像话。

        是以,青豆也被株连,经常接白眼球。

        这日,喇叭声里传来“东门桥109程青豆”时,青豆先吓了一跳,接着在“你哥告诉你,你妈和你妹要回来了”的声音里一蹦三尺。

        几分钟后,顾弈满头大汗跑来。

        青豆听见木板门吱呀开了,错觉妈妈到了,酒窝深陷地一回头,弯弯的笑意没有收敛,径直撞进了顾弈眼里。

        两人皆是一愣。

        青豆愣得明显点,嘴角迅速往下一撇,恢复正色。

        顾弈本来也没在笑,所以走近她时,只是收了收喘。

        “你哥打电话来说你妈要来了。”他家去年也装了电话。程青松估计是不放心,打了两个电话。

        青豆点点头:“嗯。刚刚李阿姨告诉我了。”

        “那个说带了点东西来,你知道多少吗?青松哥让我去六子哥那里骑辆黄鱼车。”

        青豆摇头。

        等顾弈走了,素素贴窗偷窥的脸蛋贴到青豆脸颊,尖尖下巴来回磕在肩头,“这小伙子很精神啊!”说着,意犹未尽地往顾弈离开的院门处张望,“有点口口军/阀二代的样子。”

        “什么口口!人家根正苗红,是大学老师的儿子。”

        “大学啊?”素素惋惜地摇摇头。这听起来就像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太虚了。

        “怎么?”青豆见她表情变了,以为春心泯灭。

        “那你们不合适啊。”素素一双上挑的眼睛洞穿一切。

        “什么呀!”青豆抬高音量像心虚了,想了想,又叹了口气,声音低下去,“本来就不是那回事儿。”

        青豆和顾弈复杂呢

        -

        青豆甫一踏入初中校门,还没适应环境就被安排校门口轮值。

        最后一声早读铃响后,气氛陡然凝固。所有的值日学生都像穿上盔甲的战士,盯着校门戒备森严:“开始了!开始了!”

        顾弈迟到的时候,青豆还在熟悉记名字的流程。

        撞见他的惺忪睡眼时,青豆想放他一马,可她哪有那个资格啊。

        带她的高年级学姐盯着她,非要她记下顾弈名字,看样子也认识顾弈,笑得耀武扬威。

        青豆新官上任,还是低年级的小官,低眉顺眼不敢反驳,尴尬地把笔递给他。

        顾弈签完名字,冷着脸把铅笔一扔。

        青豆弯腰捡完笔再抬头,只有他的背影了。

        自“聂小倩”后,她和顾弈的关系一直处在僵硬与平常之间。

        之前他负她,是立场有别,这次算她负他。

        青豆想,她得找个机会和他解释一下:她不是故意记他名字的。

        没料没几天,她随老师去台球室抓人,顾弈又在其中。

        烤串摊子和台球室是小南城城中村的混混聚集地,有人通过匿名信箱告状,称最近不少一中学生在那里学坏。

        这么严重的事,自然要叫家长!

        几个父母挨个在孩子身上练了把拳脚功夫。男孩子嚎啕大哭地被拖走,全无倚墙抽烟吹瓶的酷劲儿。

        邹榆心一身灰色的确良套装,脚踩黑色小高跟,不紧不慢压轴赶来。

        她朝老师鞠躬,抱歉地摸摸顾弈的头,走时还朝来送作业本的青豆打了个招呼。

        顾弈与她擦身时,青豆清晰闻见他校服衣衫上的烟味。她不知道邹榆心闻见没。

        后来的小半年,她和顾弈的关系连寻常都没了,只剩下僵硬。

        顾弈今日跑来说二哥打来电话的事儿,像是一种关系的破冰。青豆嘴角一会翘高,一会下抑。反正,心情很复杂!

        罗素素听她说校门口记名字和台球室抓人,觉得这不算事儿。她说:”好朋友怎么会在意这个呢。”

        青豆没有提邹榆心,再说就复杂了。

        “可能我们本来就不算朋友吧。”

        青豆心想,她和顾弈的问题说到底是阶级问题。隔的是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天堑。

        -

        漫漫黑夜由睡眠一转,翻起了鱼肚白。

        晨光熹微的虚焦处,早起的少年从六子那里拿到黄鱼车,由小南城老桥头往东门桥转场。

        接到精心打扮的青豆,顾弈的目光不由多逗留了两眼。

        她背朝光,两条兔尾巴一样短的麻花勉强悬在耳侧,像两朵蒲公英,脆弱得动静稍微大一点就会散开。

        这是她来小南城这么久第一次蓄长发。

        以前她都是齐耳留到齐肩,齐肩剪到齐耳,再从齐耳长到齐肩,像有把刀拦在脖子上,凝固了一样。

        青豆见顾弈看她,不自在扭开脸:“你今天不用上课吗?”

        他在南城念寄宿制重点高中,今天周一,理应当在南城上课了。

        顾弈说学校多放一天。

        青豆“哦”了一声,然后无话可说地沉默了。

        她左右平衡后,坐上三轮后座。

        顾弈弓着背,踏着三轮,迎着朝阳,逆风往小南城汽车站骑去。

        到百货大楼,他开口说了一句话。声音被隐在风里,青豆没听清。她左右挪挪,伸出脖颈靠近他:“你说什么?”

        三轮的重心比自行车难把握,青豆骑进过河里,所以很怵,不敢再骑。

        顾弈也不是熟手,青豆稍稍一动,差点拐到路中央。

        青豆看见顾弈的手握紧车把,青筋暴凸,以为失控了,吓得不敢出气。

        其实只是简单的方向游移,顾弈稍稍调整就稳住了。

        他扭头,声儿大了点:“我说,青松哥早上打电话过来,说他们8点30的车票。”

        “知道了!”青豆掰过他的头,强迫他朝前,“好好骑车,别回头。”

        顾弈愣了一下,唇角迅速勾起笑意。

        他就着她搭在肩上的手顺势扭头,故意吓她:“你说什么?”

        “不许回头!不许回头!”青豆着急。上次她掉河里,半腰卡进泥水,还是洋洋哥哥来捞的。他和虎子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

        顾弈眉峰一挑:“你说的?”

        青豆一口咬死:“我说的!”

        话音一落,顾弈顽皮地一笑。

        他两脚用力一蹬,腾地在脚踏板上站了起来,挡住了青豆面前的光。

        原本徐徐前进的黄鱼车忽而卷起阵劲风,开始左右游移的s型“奔跑”。

        顾弈控着龙头,将这日晒雨淋的老黄鱼车骑得吱呀吱呀疯狂叫唤。

        青豆不由瞠目,死死拽住三轮两侧的扶棍,吓得辫子晃散了都不敢动,心道:他他他他真的越来越坏了。

        车终于在热腾腾的包子摊前停下,青豆赶紧跳下车买包子,再晚一秒就有生命危险了。

        顾弈想帮她给钱,但青豆拒绝了。

        等老板找零时,她还故意看了他一眼,示意她有钱。

        接着,两人一人霸占一个石墩子,闷头啃包子,不再说话。

        青豆吃饱发懒,抱膝晒着春日阳光,心生温柔。她想起刚来小南城的时候,这还是条泥水路。她和二哥下车正逢暴雨,鞋淋烂了,都不跟脚了。青松只能背着她赤脚往住所走。到家洗掉泥水,青松打着电筒,对着脚,让青豆一点点拿针把豁进皮肉的泥沙挑了。

        眼下,当年的泥水路已修成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了,再也不会扎脚了。

        想着想着,一阵风吹来,扬起凌乱的发丝。青豆挑起腕上的牛皮筋,重新扎辫子。

        她捏着把乌黑的短辫子,摇头摆脑,让顾弈帮她看看:“有高低吗?”

        顾弈认真盯了她三秒:“没有。”

        “一样高?”青豆问。

        顾弈点头:“一样。”

        下一秒,青豆的大拇指脱力,掉了两缕,她再次束进手心后被顾弈提醒,“这次这边高了。”他指了指左边。

        顾弈逆着光,阳光撒在他刺猬一样坚硬竖起的头发上,毛绒绒的。

        他又变回了那个正派清俊的少年。

        青豆酒窝一漾,讪讪地笑笑,“我还不是很熟练,头发有点短。”她指尖生疏地抻着皮筋,艰难扎完辫子。

        顾弈问她:“昨天窗户里的女的谁?”就在她的小屋里。

        “是”青豆想了想,“房东的亲戚。”

        他没有问题了,倒是青豆鬼鬼祟祟包着秘密怪怪的,她主动问:“好看吗?”

        “啊?没看清。”就看见个女的。

        青豆怪他没眼福:“她非常好看!”

        顾弈:“哦。”

        青豆:“”

        约莫半小时后,青松一声响亮的“豆儿”穿越蜂拥出站的人群,清晰传到了四下张望的青豆耳朵里。

        青豆眼眶登时热了。她循着声音方向,迎上妈妈和妹妹的眼睛,生疏里夹杂兴奋。

        一下子亲人好多,她都不知道看哪一双眼睛好。

        青豆笑着接过蛇皮袋,笑着拍拍青栀的肩膀,笑着喊了一声“妈”。

        听到这陌生的一句“妈”,吴会萍僵了一下。像是一个新身份。

        青豆离开的时候,还是个奶兮兮喊“娘”的宝宝。青松带她去照相馆拍过一次照寄给她,那照片里,青豆也没说话。

        吴会萍没想到,自己是“妈”了。

        没有电影里多年未见的抱头痛哭,没有嘘寒问暖句句追问。吴会萍站着没动,上下打量起多年未见的女儿。

        青豆不好意思与吴会萍对视,局促地将东西往黄鱼车上堆放,几个转身后才发现顾弈不见了。

        青豆疑惑了一声,青松说,“顾弈跟我打过招呼了。他坐车去学校了。”

        青豆如果这刻抬眼,会看到顾弈正在票务窗口买票。

        但她没有。

        因为吴会萍用老家话说了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怎么辫子扎的一高一低的。”

        青豆眼眶又热了。一半是来气,这个死顾弈。一半是触动,那是她记忆深处的娘的声音。


  https://www.lvsewx.com/books/99903/99903078/25506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